论文免费范文 中国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际对标、发展目标与战略指引

Research on Cor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Sci-Tech Power by 2035: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c Guidance

1. 引言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 [20,33]。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具有深远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4,9]。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和重塑全球格局的关键变量 [4,9]。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亟需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17,22]。因此,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 [22]。
为有效支撑和引领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4,5]。该指标体系能够为战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效评估科技强国建设的成效,并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从而保障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7,26]。然而,现有文献在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现有指标体系可能存在滞后性,未能充分反映科技发展的非线性特征和前沿动态 [2];部分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片面性,对开放创新环境和开放科学治理的反映尚显不足 [17,29]。此外,国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科技强国的定性讨论,对关键科技指标的深入研判和量化分析有待加强 [7]。
鉴于此,本综述报告以“中国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际对标、发展目标与战略指引”为主题,旨在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一套更全面、更具前瞻性、更能反映中国国情和开放创新环境与开放科学治理特点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目的在于通过“国际对标-发展目标-战略指引-开放科学治理融入”四维分析框架,从国际经验、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开放治理等多个维度,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综述报告除引言部分外,后续将分别从国际对标、发展目标、战略指引和开放科学治理融入等维度展开深入分析,系统构建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力求为中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本综述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更全面、更具前瞻性和更能反映中国国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在开放创新环境和开放科学治理方面。当前研究在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在于,对开放创新环境和开放科学治理的量化评估不足,未来研究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指标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探索。此外,现有研究可能较少关注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和适应性,未来研究应构建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的指标体系,并探索构建更加动态和前瞻性的指标体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