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 教育数字化转型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37]。在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1,17,30,32]。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38],更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举措 [11,21,28]。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巨大机遇,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职业教育生态,而非简单地将数字化视作一种教育工具 [30,37]。这一转型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供给水平,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37],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重塑了职业教育新生态 [21,27,31]。
当前,国内外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均已取得一定进展。国家层面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例如更新“职业院校数字基座高职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以服务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校园建设 [4,24]。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 [35]、课程体系改革 [2]、实训环节智能化(如虚拟仿真技术应用 [39])、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17]以及智慧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9,40]。例如,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赋能职业教育的课程、课堂与评价等环节,推动智能化教学新生态的形成 [31,32]。国内部分职业院校也已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构建了“信息化+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和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探索了“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的应用,以及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将数智技术融入劳动教育实践 [16,18,22,23]。国际比较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股全球趋势 [43],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备程度存在差异,例如东南亚地区职业教育机构的智能教育准备指数(SERI)整体偏低,这揭示了在应对工业4.0挑战时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 [2]。
然而,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仍存在不足。尽管在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人才供需对接不精准、技能评估体系不完善 [7]、技术融合障碍、教育理念更新滞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18],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方面滞后于教育生态需求 [9]。教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者,在应对快速更新的技术时部分教师显得无所适从,其专业发展亟需进行重新审视和内外协同培养 [34]。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研究多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 [1,26],但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尚需拓展,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相对不足,对政策背后逻辑的深入解读及实践效果的评估也需要加强 [24,26]。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警惕“技术异化”等潜在问题,并提出以“预见问题”为研究思路 [13]。
本综述旨在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其研究目的在于:阐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背景、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总结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的进展、主要研究热点以及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侧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研究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路径。本综述的研究范围聚焦于近年来发表的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学术文献,涵盖了背景意义、现状挑战、技术应用与模式探索等多个方面。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研究脉络、辨析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综述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